美丽心情网 - 心情美文,心情日记,经典文章,经典语句,健康生活
美丽心情网 - 心情美文,心情日记,经典文章,经典语句,健康生活
快捷搜索:  爱情  没有  幸福  生命  可以  www.ymwears.cn  as  xxx
美丽心情网 - 心情美文,心情日记,经典文章,经典语句,健康生活
美丽心情网 - 心情美文,心情日记,经典文章,经典语句,健康生活

布依族的美丽家园(2)

座落在贞丰县省级风景区三岔河畔的纳孔布依古寨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寨里独特的“三滴水”布依古建筑,多为四合院,房屋结构多为木结构穿斗式,瓦顶砖木壁,屋顶作歇山式,盖小青瓦,砌风火墙,辅之以门楼、山墙厢房、明堂、院落等组成。正房的两边,山墙高出屋顶,墙顶呈台阶状,每台台角向上翘起,这种风格被称为“三滴水”。逢过节舞龙是纳孔村的特色民族文化活动。舞龙由德高望重的寨老主持。第一年舞五节龙,第二年舞七节龙,第三年舞九节龙,舞到九节龙后活动结束。下一轮舞龙由另一寨老主持,所舞的龙又从五节龙开始。舞龙的招式有“金龙狂舞”、“龙行祈年”等二十多种花样。

座落在册亨县冗渡镇的陂鼐布依古寨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洪武十五年,朱元璋派兵在陂鼐驻军建立“威武堂”。考虑到石头坚固、阻燃、取材方便等诸多因素,以石头辅以木材修建各类建筑。历经600多年的岁月磨砺,陂鼐古寨还保留着青石古道、小桥流水及参天古木,保存着神秘的军屯古堡、战备营盘及世代沿袭的忠勇军魂。寨中留存的古桥、古井、古树、古驿道、古墙、古房、古祠、古云盘等“陂鼐八古”,构成了一种独特的“布依屯堡文化”。走进这个屯堡村寨,到处都是石头建造的房屋,石头铺成的街道,石头推砌的墙院,石头打制的碾子、石磨、石缸、石桌和石碓等,整个寨子俨然就是一个石头世界。

座落在册亨县丫他镇的板万布依古寨,始建于明朝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古寨位于半山之上,背山面坝而居,因地因势建屋,就地取材建造,互不相连,各成天地。古老的杆栏建筑掩映在翠竹与古树交织的原生态环境中,给人与苍然和凝重之感。古寨被称为“布依哑面戏之乡”。哑面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,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性傩戏,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。在表演过程中,表演者都戴着面具,不说一句”台词”,只有动作。在板万看哑面戏,看到的是人神不分、人兽不分、神鬼不分时期的万物有灵的一种驱逐习俗;看到的是一种企望获得超自然的威力以抵御猛兽的袭击的心愿。从清朝时代起,板万布依古寨就以举办传统情歌赛闻名。情歌赛要举办3至5天,引来四邻八方的山歌爱好者参加对歌、赛歌、盘歌等唱对,人数成千上万,热闹非凡。

座落在望谟县桑郎镇的桑郎布依古寨,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。寨北山坡上有一墩又高又大的石柱。传说三国时期孔明来到桑郎寨,将一面旌旗插在这墩石柱上。因此把北坡山叫做“孔明山”,把石柱叫做“孔明旗杆”。寨子西北面的悬崖上,有两个相连的山洞,形状像人的鼻子,所以被称为“双鼻洞”。洞口距崖下200多米,距崖顶300多米,四周绝壁无路。两洞口外之间有一巨石柱,洞内相通。寨西的大河中间,有一墩高6米、宽2.4米的石柱,石柱顶上生长一棵苍翠的榕树。无论河水如何波涛汹涌,石柱始终岿然不动,所以被称为“中流砥柱”。河边屹立着一座大石山,像一匹翘首长嘶的大石马永不停息地奔腾,所以被命名为“天马嘶风”。马岭岗上有一块3米多宽的黑青石,石面有若隐若现的棋路。青石板两边立着两尊大石头,远远看去,就像两个人在全神贯注地下棋。人们将此地称为“仙人棋盘”。寨南有一座峭立的山峰,高数百丈,山形如钟,草木蓊郁,烟云缭绕,山峰腹中空洞,绿水环流于洞口,山洞发出的轰鸣声就像敲击金钟,所以这座山名为“金钟扑地”。寨子东北面的重峦之中,山峰奇特,形如笔架,山上林木苍翠,人们把这座山叫做“笔架山”。寨子东南边3公里处,是“蛮王城”遗址。“蛮王城”建在一个平缓的山坡平台上,长60余米,宽40余米,四周存断垣壁数处,均用石块垒砌。平台边,悬崖旁,砌有数十级“之”形台阶,拾级而上,有一道高墙。墙外是“朝门”,门前有炮位,遗址附近的山巅有类似的残坦断壁。据说,在蛮王城居住的是中国南方的“蛮王”。

布依族古村落是沉默的史歌,布依族民居建筑是凝固的音乐,记录着布依族发展每个阶段的华章和辉煌。

布依族古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,是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。走进布依族古村落,优美的环境,独特的景观,久远的历史,厚重的文化,纯朴的民风,浓郁的风情,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,增强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保护历史记忆的情怀。

布依族古村落里的民居建筑,是构成村寨聚落的基本单元要素,凝聚了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精华,是布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,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形式,是布依族鲜明的个性特征。走进布依族古村落的民居建筑,犹如阅读布依族的一部活态典籍,布依族的历史起源、地方特征、生产方式、生活状态、图腾崇拜、礼仪习俗、居住模式、伦理制度、家庭结构等,都能从中得到了解。

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,是证明布依族源于先秦时期的百越人的最好佐证。考古学家在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发现了7000多年以前古越人的干栏建筑遗址,在云南、湖北等地发现了青铜器时代的干栏建筑遗址。这表明,美丽心情,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。《魏书》记载,僚人“依树积木,以居其上,名曰‘干阑’,干阑大小,随其家口之数。”

干栏式建筑是布依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。

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为全木结构,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。多数是呈“一”字形的三开间,也建有五开间或七开间的。架构从从简陋的三柱落脚到纵横宽敞的13个柱头和15个柱头落脚不等。一般分为一般为三层,房顶用茅草或瓦覆盖,线条明晰,角度悠然。最底层不砌墙,以木料作栅栏,多为饲养牲畜、存放农具之用。二楼是布依人待客、吃饭和煮饭之地,通常装修得好一些,以木板铺地,四壁用木板围得严严实实,有供奉神灵、祖先之用的堂屋,左右两侧还有灶房、卧室、客房。三楼主要用于堆放粮食、杂物。干栏式建筑的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和硬山式,还有少量的歇山顶、重檐,有的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。悬山式屋顶伸出山墙,不仅有前后出檐,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,能更好的遮挡雨水,减少风雨对房屋的侵蚀,主要修建在温和多雨的地区。硬山式的屋顶与山墙平齐,主要修建在干旱少雨的地区。

除了干栏式建筑,布依族常见的建筑形式还有吊脚楼、平房等,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和时代性的风貌特点。

吊脚楼是传统的干栏式建筑与汉族楼房式建筑融为一体的结果,是经过造型后干栏建筑。房屋有土木结构、土石结构。往往建于地势倾斜度较大的地区,半间落地半间吊脚,屋基分为上下两层。前低后高,相差五六尺。前柱吊脚落在下层地基上,后柱落在上层地基上。靠山坡的一边为平房,用作厨房和堆放农具,吊脚的部分上面住人,下面圈养牲口家禽。 

平房多存在于地势较平并与汉族交往较多的地区。房屋多为土木砖石结构。一般为三开间,也有五间、七间。正中一间的前壁向里移进二三尺,这样大门的走廊就比较宽,室内格局、布置与干栏楼房相同。多数由两室一厅组成,左右居室大小不等。富裕人家的平房,有修成三合院或四合院的,即在正房前左右建筑相向的厢房,正房对面的称对厅房,厅房的高度要低于正房。中间是堂屋,堂屋后面是老人的卧室或储藏室。堂屋两边分别为卧室、客房、厨房。这种房屋很醒目的标志是屋顶呈“人”字形,以利于泄水。

在望谟县,还有一种独特的布依族民居建筑——圆堡粮仓。

圆堡粮仓始建于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是望谟县布依人自豪的古老建筑艺术。圆堡粮仓下部为四棵或六棵圆柱,圆柱与圆柱之间用木枋连接加固;每棵圆柱顶端,搁放着一块薄薄的光滑的石块,方形的椭圆的都有,有的甚至是整块河滩石。一块块厚实的木板,平铺在这石块上面,形成仓底;四周又用竹篾编成的席子或竹排围成圆形,作为仓身;仓顶呢,则斜盖着一层细长而密实的茅草。户主根据自己的需要,用木板或席子在仓内隔出几个小仓,分别把晒好的水稻、玉米及种子等存放在里面。粮仓的储藏量因大小各异,储藏粮食在2500公斤至5000公斤以上。

圆堡粮仓与地面相距两三米,地面的雨水和潮气便不会给仓内的粮食带来任何影响,具有良好的防潮功能。仓底平放着一块石板,石板上又铺木板,以防虫蛀鼠咬。仓身是竹席,上下都透风,粮食在仓内不会因焐热而发生霉变。圆堡粮仓大都建在菜地或房前屋后,与住房有一定距离,即使住房不慎失火,建在附近的粮仓也不会被烧掉。

圆堡粮仓是当地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建筑艺术,更是当地布依族村寨中一道奇妙的风景,是当地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,更是当地布依族人民淳朴民风的一种折射。

这,就是布依族的美丽家园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